分类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新闻

怨恨在感恩

当涉及到帮助,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会有回报。但“你帮我,我帮你”的反应不是本能;必须学会。即使是做出这一发现的心理学家也感到惊讶。

“在我们的一系列实验中,我们认为我们会看到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表现出积极的直接互惠——即倾向于回报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UCI认知科学助理教授、发表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杂志上的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纳迪亚•切尔尼亚克(Nadia Chernyak)表示。“学龄前儿童几乎没有意识到他们应该报恩。”

富兰克林大学心理学客座助理教授克里斯汀·莱姆格鲁伯说马歇尔学院;耶鲁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Yarrow Dunham;胡景石,波士顿大学本科研究员;心理学副教授彼得·布莱克波士顿大学脑科学;Chernyak对互惠的发展很感兴趣。他们对330名4- 8岁的儿童进行了五项实验,发现这些儿童对消极行为的反应比对积极行为的反应更强烈。

孩子们玩“给予”和“窃取”电脑游戏,与四个他们认为是其他孩子在玩的虚拟人物互动。在给予的版本中,每个人都得到了一个贴纸,直到另一个玩家把他或她的贴纸给了这个孩子。在偷窃的版本中,实验对象从一个贴纸开始,然后被其他玩家偷走。

在赠送游戏的下一阶段,孩子会收到另一张贴纸,他或她可以把它送给四个化身中的任何一个;而在偷窃游戏中,其他玩家有贴纸,孩子有机会从他们其中一个那里拿贴纸。孩子们会把他们的第二个贴纸给那个给他们的球员吗?他们会从偷他们东西的球员那里偷东西吗?后者是最常见的情况:孩子们急于报复,但直到7岁或更大的时候才会考虑回报。

怎样才能解释这种令人费解的行为呢?

“小孩子可能不是天生吝啬;他们根本不知道规则。他们的原则看起来和成年人有点不同。这需要一些认知构建模块,以及与他们的文化相关的社会规范,来学习如何在这个世界中航行,”Chernyak说。“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们表达感激之情,那么当其他人表现出这种渴望的行为时,我们应该抓住机会指出并与他们讨论。”

最后一个实验是找出孩子们在暗示他们应该表现出积极的直接互惠之后,是否会表现出积极的直接互惠。

一组孩子听了两个互相帮忙的孩子的故事。另一组听了一个关于两个年轻人的故事,他们参与了积极的行动,但没有任何互惠的方式。然后两组人都玩了给予游戏。那些听过互惠故事的孩子比听过第二个故事的孩子更有可能回报给他们贴纸的人。

切尔尼亚克说:“所以结果根本不是那么可怕。怨恨可能来得更自然,但感激之情很容易学会。听一个简单的故事就足以让孩子们开始遵循回报人情的准则。”

,

,

新闻旨在传播有益信息,英文原版地址:https://news.uci.edu/2020/01/06/grudges-before-gratit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