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康奈尔大学新闻

Professor to use fellowship for WWI ‘trench art’ study

丁湘华纳,亚洲研究学院的教授艺术和科学,2021年赢得了为期一年的奖学金从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acl)研究蚀刻弹壳和其他“海沟艺术”由一些中国劳工支持盟军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该项目将考古学、艺术史和文化研究相结合,将深入了解这些物品对中国人本身以及20世纪欧洲文化的意义。

三年前,沃纳看到了一张一战时期的照片,上面有两个弹壳,每个弹壳上都刻着一首中国诗词。她说,这是一个发现的“惊人”时刻。

丁翔华纳,文理学院亚洲研究教授。

“虽然这首诗的名称和作者都没有确定,但我认出它们是王之欢(688-742)和孟浩然(689-740)的唐诗,”华纳说。

长期以来,被誉为“中国文学黄金时代”的唐朝一直是沃纳教学和研究的重点,她想知道这些诗对西线的弹壳有什么影响。

这一发现开启了华纳将继续与ACLS研究员合作的一系列调查。

“直到2000年初,几乎没有学者认为战壕艺术是一个值得批判性研究的课题,”华纳说,并指出“战壕艺术”被定义为由士兵和其他受冲突影响的人用回收的战争材料制作的3d物体。

但沃纳说,一个研究战壕艺术的领域已经出现,它可以让人们了解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西方、非战斗人员的故事,其中包括来自非洲、南亚、东南亚和中国的劳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壕艺术的一个例子中,一个餐巾环由锯开的外壳制成,并模仿古代金属绘画技术景泰蓝。中国碑文写着“愿上帝赐予我们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约有14万中国人被招募到驻扎在西线的英法中国劳工团(CLC)工作,华纳说。这些工人挖壕沟,运输物资,在工厂工作,以其他方式支持盟军。

“一些中国人,下班时,产生的沟艺术,最丰富的形式雕刻花弹壳,装饰着设计和偶尔脚本,不仅仅是中国独有的,但独特的产品中国人在那里,在西佛兰德斯和法国伟大的战争期间,”华纳说。“每一个幸存下来的都有一个故事要讲,一个‘文化传记’要恢复。”

凯特·布莱克伍德(Kate Blackwood)是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作家。

康奈尔纪事
312学院Ave
伊萨卡,NY 14850
607-255-4206
[email protected]

新闻旨在传播有益信息,英文原版地址:http://news.cornell.edu/stories/2021/01/professor-use-fellowship-wwi-trench-art-study